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读金庸,六神磊磊说
楼主: 令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金庸,六神磊磊说 [复制链接]

1081
发表于 2016-4-18 13:22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深夜,在半夜鸡叫的时刻,一起著名的冤案——呼格吉勒图案终于公布了追责结果。

追责一共涉及27人。除了时任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新城分局副局长的冯志明因为涉嫌职务犯罪,被另案处理外,其它人员都得到的是行政记过、党内警告等处分。

很多人觉得:这个处罚太轻了,这不是“罚酒三杯”么。呼格吉勒图的父母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能接受这个决定。

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罚酒三杯”明明已经挺重了——你以为高度白酒那么容易喝啊,你连喝三杯试试。

事实上,江湖武林里有一些著名的“罚酒三杯”,比这个还要轻。相比之下,人家内蒙古的反思真是够深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82
发表于 2016-4-18 13:22 |只看该作者

大家看过《西游记》的就知道,里面有一个大坏蛋,叫做黄袍怪。


此人长得有点像老炮儿,也爱玩砍刀。这黄袍怪是个典型的恶棍人渣,霸占了一个公主,还把唐僧变成过老虎,但这都不算最可恶的。他最可恶的地方,是滥杀无辜,还要吃人。

“十八个宫娥彩女,吹弹歌舞,劝妖魔饮酒作乐。那怪物……把一个弹琵琶的女子,抓将过来,咔嚓的把头咬了一口。”

和那些办错案、搞刑讯的人相比,有得一拼吧?人家至少不吃人。

后来孙悟空打败了黄袍怪,才发现这家伙有后台,原来是天宫二十八宿里的奎木狼。

玉帝迅速承诺,一定要严肃追责,给大家一个交代。

玉帝是怎么审他的呢?只第一句问话,就体现出了领导的功力:“奎木狼,上界有无边的胜景,你不受用,却私走一方,何也?”

原来奎木狼的最大错误,不是吃人,不是杀害无辜,而是“私走一方”。

事后玉帝又是怎么追责的呢?最后公布的追责结果是:

“贬他去兜率宫与太上老君烧火,带俸差操。”

你瞧,最后的处罚是给太上老君烧火,而且还带薪的。那个十七八岁的被他吃掉的小姑娘呢?谁还记得呀。

和玉帝相比,你说对呼格案的追责是不是挺重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083
发表于 2016-4-18 13:23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个“罚酒三杯”的故事,是《水浒传》里的,被罚的是李逵。

李逵做了什么坏事呢?他把一个四岁的小孩子杀害了,一斧把小孩的头劈成两半。

之前黄袍怪吃人,还可以说是为了食物——他真名叫“奎木狼”,本身就是禽兽嘛。而李逵杀一个四岁的无辜小孩子,又不是为了吃,可以说是连禽兽都不如了。

被害的小孩子有一个代理监护人,也是一条梁山好汉,叫做朱仝。朱仝对李逵恨之入骨,跑到老大宋江处去告状。状子很简单,很明确,只有一句话:

“你只杀了黑旋风,与我出了这口气!”

宋江郑重表示:这事确实太可恶了,一定要严肃问责,给朱仝一个交代。

很快地,问责的结果公布了:

罚李逵到外面住三个月。

而且李逵是被安排到哪里去住了呢?请注意,是著名的沧州大财主“小旋风”柴进家里。他家可是豪宅啊。

相比之下,之前玉帝追责奎木狼,好歹是让他去烧火、干体力活的。宋江却让李逵去住豪宅,喝酒吃肉。

这样看来,内蒙古对呼格案的追责,更是很有力度,比宋江哥哥还公正。

使用道具 举报

1084
发表于 2016-4-18 13:25 |只看该作者

第三个“罚酒三杯”的故事,来自金庸小说。

众所周知,江湖上有一个门派叫全真教,一直号称自己是侠义道,做事最公平。

然而,全真教有一个高层管理人员名叫郝大通的,犯了一个严重错误,失手打死了邻居家一位老人孙婆婆。

小龙女站出来主持公道,打败了郝大通,要求他自尽。

就在郝大通下不了台、要横刀抹脖子的时候,全真教的大佬丘处机站了出来,做了一件事:

他发出一枚铜钱,估计面值最多五毛,击落了郝大通自杀的刀子,然后教育郝大通:

“胜负乃是常事,若是打个败仗就得抹脖子,你师哥再有十八颗脑袋也都割完啦。”

乍一听好像挺有理,但其实丘处机完全是在搅混水,偷换概念。

郝大通自杀,是因为“打了败仗”么?不是的,而是因为他做错了事,失手杀了人。

最后,侠义道的全真教大侠丘处机是怎么处置郝大通的呢?答案是:没有处理,下不为例。

丘大侠用五毛钱,就把这事儿打发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85
发表于 2016-4-18 13:25 |只看该作者
五如果读了这三个故事,我们就会知道,人家对呼格案的追责已经做得不错了不是。对于刑讯逼供、制造冤案的人员,至少没有像宋江一样,罚他们去住三个月的豪宅,也没有像丘处机一样,用五毛钱就把人命打发了。有道是:深刻反省,严肃追责。罚酒三杯,下不为例。

使用道具 举报

1086
发表于 2016-4-23 11:02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过年了,估计86版的老《西游记》又来刷你家的电视屏了。

要说这一版的《西游记》经典,多数人没什么意见。可是也有些观众就看不上它。我有一位朋友就是,说它简陋、粗糙,之所以会红,完全是因为那时大家没见过世面,看见个吊威亚就被震住了。

这位朋友觉得,老《西游记》在制作方面早就被大胡子张纪中的新版超越了,只不过今天大家见得多了,胃口刁了,才不觉得新剧好了。

这位朋友又帅又有钱,据说最近还融了6.8个亿的美金。但在西游记的问题上,我不同意这位土豪的说法。

老《西游记》很厉害,但是究竟厉害在哪里,大家不一定全都知道——我们经常不知道经典为什么是经典的。金庸的江湖地位为什么比梁羽生高?梁羽生为什么又好过诸葛青云?很多读者其实说不出来。

作为一个读书写字的人,我从自己的角度给大家解释一下:老西游记到底厉害在哪里?

这篇文章不谈演员们的表演,不谈词曲音乐,也不谈摄像、取景之类,只讲文字上的东西。在这一方面,后来的所有西游记电视剧和它相比,都有巨大的差距,简直是尹志平和洪七公的差距。

使用道具 举报

1087
发表于 2016-4-23 11:03 |只看该作者
比如大家都知道一句台词:

“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

这是红孩儿的台词,被问的人是观音菩萨。这句台词在《西游记》的原著里有吗?有的,但是有一点点不一样。原著是这样的:

“你是孙行者请来的救兵吗?”

拍电视剧时,“孙行者”被改成了“猴子”。到底哪个更好呢?当然是猴子好。

看起来是一词之差,但改成“猴子”,这句话就更容易钻进你的心里;你就更容易记住红孩儿,这个光着腚的“黑社会二代”、海淀银枪小霸王,正作死地对着观音菩萨发问。

据说86版《西游记》是三个人编剧的。仅在这一句上,这几位老兄比吴承恩高明。

再随手举一个例子。第四集里,孙猴子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有一天观音菩萨路过,两人发生了一番对话。双方的台词不过几句,有的是保留原著的,有的是编剧导演自己发挥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088
发表于 2016-4-23 11:04 |只看该作者
保留了哪一句呢?

“特留残步来看你。”

发挥了哪一句呢?

“世上自有救你之人,却不是我。”

多么好的一句台词啊。菩萨这淡淡的一语中,有茫茫宿命,有莫测天机,有些微逗弄,有惇惇诲谕。

它给了猴子多少遐想:世上确有救我的人,可红尘万丈,他在哪里呢?既然不是你,那又是谁呢?

这得是一个文字功力多么扎实、又多么聪明有情商的人,才能为菩萨想出这样的台词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089
发表于 2016-4-23 11:04 |只看该作者
再给大家来讲一个小情节,看看老西游记的功夫。

有这么一段情节:取经路上,唐僧来到了一个叫“木仙庵”的地方,里面有几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其实都是松树、柏树等变的妖怪,非拉着唐僧作诗联句。

唐僧禁不住几个老妖怪的撩拨,动了诗兴,就和他们唱和了起来。

一共作了多少首诗呢?在《西游记》原著里,他们你来我往,共作了七首律诗。吴承恩大概是有点想炫耀诗才,但这些诗其实水平不高,空洞乏味,而且这一段情节也很拖沓,啰哩啰嗦。

而在电视剧里,七首律诗被砍得只保留一首,恰恰是选了最好的一首。

它的开头两句是这样的:“禅心似月迥无尘,诗兴如天青更新。”作到最后两句时,四老一致要让唐僧来收尾。大家记得是怎么收的吗?

“半枕松风茶未熟,
吟怀潇洒满腔春。”

众老都鼓掌:“好一个 ‘吟怀潇洒满腔春’!”而作为观众,我也想说,好一个“吟怀潇洒满腔春”!

大家想一下,当时拍《西游记》篇幅那么有限,狮驼岭、比丘国等等大戏都砍掉了,却认真保留了这一段,拍电视剧的人真是有一份诗情画意在。

更难的是,能大段砍掉原著里堆砌的烂诗,唯独选出最清新的一首,大加发挥,说明拍剧的人识诗、懂诗。

使用道具 举报

1090
发表于 2016-4-23 11:05 |只看该作者
于是,原书里一段冗长乏味的情节,变成了荧幕上一段紧凑、风雅的诗会。它是很有作用的:一路上懦弱无能的肉鸡般的唐僧,抓住了这次机会,展露了自己的风采。

它会让你恍然领悟到:“御弟哥哥”并不只是个光会叫“大王饶命”、“悟空救我”的窝囊废。他一路迷倒那么多女王、女妖,不只是靠一张小白脸,更不是靠器大活好。他是有禅心似月、诗兴如天的一面的,是有吟怀潇洒、满腔才华的一面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091
发表于 2016-4-23 11:05 |只看该作者

更厉害的是后面。

一场文绉绉的诗会过后,四个老妖怪图穷匕见,现出了皮条客的当行本色,推出一个女妖怪——杏仙来迷惑唐僧。

在原著里,杏仙用来勾引唐僧的也是一首诗,水平仍然很差劲,说文艺不文艺,说尺度又没尺度,我看还不如咱们陕北信天游的“白花花的大腿水灵灵的逼,这么好的地方留不住你”来得刚猛直接。

然而拍剧的人是有慧眼的。在这首平庸的诗中,他居然看中了一句“雨润红姿娇且嫩”。他的灵感被触动了,觉得这里面有文章,可以发挥。

于是在电视剧里,它被生发成了一首歌。庸俗的“且嫩”二字不见了,变成了文艺十倍的“雨润红恣娇”。这首歌还被加上一个名字《何必西天万里遥》。

大家还记得这个开头么:

使用道具 举报

1092
发表于 2016-4-23 11:05 |只看该作者
“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头春意闹?
芍药艳娜李花俏,怎比我雨润红姿娇?”

这两句词,瞬间画出一代名妓(名妖)得袅娜和妩媚。这太切合妖怪的身份了,因为她是杏,她自然要压倒桃李、盖过芍药的。

按理说,“枝头春意闹”这一句是不该出现的,那是宋词里的句子,唐僧不该早几百年听到。但我们是可以原谅这一细节的。

“香茶一盏迎君到,
星儿摇摇,云儿飘飘,
何必西天万里遥?
欢乐就在今朝,
欢乐就在今宵。”

听着杏仙一唱三叹,是否连我们不禁都会想:是啊,这美好的良夜,何必西天万里遥呢?

就像原著中说的:“若肯放开怀抱,长发留头,穿绫着锦,胜强如那瓦钵缁衣,雪鞋云笠!”

我经常想,如果换了是我,有没有这个功夫,把一句粗直的“雨润红姿娇且嫩”,变成一首《何必西天万里遥》?我真的很怀疑。

使用道具 举报

1093
发表于 2016-4-23 11:05 |只看该作者

再随便举一些86版《西游记》里厉害的文字功夫吧。

例如观音菩萨曾变成一个老和尚,给锦襕袈裟打广告,勾引唐太宗来买。她是怎么打的呢?在原著里,这是啰啰嗦嗦一大通话,并不精彩。

但在电视剧里,经过大刀阔斧修改,最后拼接锤炼出几句:

“这袈裟,冰蚕抽丝,仙娥织就。穿我袈裟,不入尘轮,不堕地狱,坐有万圣朝礼,动有七佛随身。”

接着,观音菩萨又给西天的真经打广告,精炼到只有四句:

“能超亡者升天,能渡难人脱苦,能解百冤之劫,能消无妄之灾。”

使用道具 举报

1094
发表于 2016-4-23 11:06 |只看该作者
熟悉华文的你不妨把它念诵一遍,有没有感觉到语句的工整?有没有感到音韵的铿锵?

一部25集的戏,数千句台词,处处能见到这样的锤炼功夫。有些是原著本来就有的,被精炼出来了;有的是原著里没有的,被演绎生发出来了。

比如在花果山,孙悟空喝问猪八戒:

“俺老孙身在水帘洞,心随取经僧。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他现在在哪里受难?”

听了猴王这话,我们是不是不由自主像猪八戒一样感动了:“师兄,你好仁义啊!”

又如三打白骨精那一段,唐僧要赶猴子走,怎么才可以用一句台词,就体现出唐僧最贱、最作死的效果,而且最能戳伤大徒弟的心?

答案是:“难道八戒、沙僧就不会降妖?”

使用道具 举报

1095
发表于 2016-4-23 11:06 |只看该作者
又譬如在女儿国,唐僧半夜被女王勾引,满头冒汗,给女王猛发“四大皆空”卡,女王该怎么破?

她的回答是:“你说你四大皆空,却紧闭双眼。要是你睁开眼看看我,我不相信你两眼空空。”

唐僧只好又发来世卡:“来世若有缘分,我们……”女王该怎么用一句话,表明自己追求真爱的决心?

回案是:“我只想今生,不想来世。”

使用道具 举报

1096
发表于 2016-4-23 11:07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老西游记的厉害,一字一句都那么洗练、那么直白,悄无声息地钻进你的心。我们被这部剧征服,绝对不仅是因为几根威亚、一点特技。

你可能把这部剧看了10遍、100遍,也看不出它的这份功夫。的确,文字的力量,我们常常是察觉不到的。经常是它征服了你,你还浑然不觉。

有趣的是,一个作者或者编剧,他的功夫越深、积淀越多、在人情事故上越练达,就反而越没有所谓的“文采”了。很多作者以为金庸“文笔不好”,但却永远写不出洪七公出场的那一句话:“撕作三份,鸡屁股给我”。

就好像《西游记》剧集里,黎山老母不停地催:商量好了没,谁留下来娶我女儿呀?我们如果功夫不到位,也永远写不出沙僧的回答:

“商量好了,留下那个姓猪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097
发表于 2016-4-23 11:07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098
发表于 2016-4-26 14:23 |只看该作者
这妞我也喜欢

使用道具 举报

1099
发表于 2016-4-27 10:03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金庸本人的情路,实在不算太顺利,但他在写爱情上却是第一流的。有人说他写女人比男人好、写爱情比友情好,前一句我觉得还可以商榷,后一句我举双手赞同。

看看《倚天屠龙记》就知道了,金庸自己说:这本书的重点不是爱情,而是男人间的亲情和友情。然并卵的是,他实在太会写爱情了,想不喧宾夺主都难。和“亲情”“友情”相比,书中的爱情明显深刻得多、抢眼得多。

在赵敏、纪晓芙、殷素素、戴绮丝等精彩纷呈的爱情表演面前,“亲情”和“友情”显得如此单薄寡淡。你看书上写谢逊的所谓丧子之痛,我们少有地感到金庸居然词拙技穷了,只用一句“谢逊仰天长啸,泪珠滚滚而下”含混应付过去,完全是现在多数网络小说的水平。

当然,大师毕竟是大师,金庸在“谢逊丧子”的环节上马失前蹄,很快在同一本书的另一个悲剧——“杜百当丧子”上找补了回来。这个小故事只有对原著相当熟悉的读者才会知道,淡淡几笔勾勒,却写得让人痛彻心肺,我们这里不赘述了,以后有机会再剖析。

但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爱情——这项金庸本来特别拿手、特别出彩的绝技,最后忽然被他放弃了,就好像令狐冲放弃了剑,胡一刀放弃了刀。

他不再表现爱情、歌颂爱情了,甚至转而嘲弄爱情、解构爱情。

一个作家,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母题,这是怎么回事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100
发表于 2016-4-27 10:04 |只看该作者

一开始,金庸也许并不打算当一个写爱情的圣手。

刚写武侠小说时,他的爱情观还逃不出上一个时代侠义小说的藩篱,无非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八个字。

在这个套路里,英雄人物是必须要胸怀家国天下的,是要书剑江山的。平日搞一点卿卿我我的事情,是点缀、是增色,但绝不可以把爱情当作人生的头等大事来经营。

开篇的两部书《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里面的爱情也算热热闹闹、五光十色,但和小说的主线没什么关系,就像是菜肴里的味精,多一撮也是吃,少一撮也是吃。

这些小说里的英雄主人公不管多么儿女情长,一旦遇到大事,爱情统统让路。陈家洛甚至连女朋友也可以送人——他一心想说服乾隆皇帝废满兴汉,乾隆提出条件:我喜欢你女朋友,陈家洛一咬牙一跺脚就答应了。

金庸赞成陈家洛这种搞法么?大概也不赞成。但金庸看不到出路,除了让陈家洛把女朋友交出去,他不知道该怎么写,那时候的他在“江山美人”的老套子里还转不出来。

这就是金庸第一阶段对爱情的认识:英雄身负伟大光荣的使命而来,一路上谈谈情、说说爱,但都不过是人生点缀,就像窗台上的盆景。他们可以“盈盈红烛三生约”,但转头马上要“霍霍青霜万里行”,唯恐让爱情影响了政治正确。

使用道具 举报

1101
发表于 2016-4-27 10:04 |只看该作者

到了第三部书《射雕英雄传》,金庸变了。

虽然“铁血丹心”的路子依旧,但不同的是,金庸决定腾出一只手,深入发掘爱情这个伟大的文学母题。

《射雕》是一部真正的爱情传奇。郭靖和黄蓉的爱情故事,是小说的主线,也是整部书最精彩、最闪光的东西。

为什么我们能深深记住《射雕》?不光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宏大江湖设定,尽管那确实让男孩们兴奋。真正打动我们的,正是郭靖和黄蓉的爱情。

对比金庸之前的小说,你拿掉袁承志和温青青、袁承志和阿九的爱情故事,《碧血剑》还是《碧血剑》;但你试着拿掉郭靖和黄蓉的爱情故事试试?《射雕》会完全被抽掉筋骨,根本不成其为一本书。

自此以后,金庸开始脱胎换骨,进行着更大胆狂放的尝试:

我能不能写一种英雄,把爱情当作人生的最高追求?

我能不能抛开过去的政治正确,让侠义小说围绕爱情展开,把之前的书剑江山、民族大义、家国恩仇都变成为点缀?

你看《神雕侠侣》,爱情在这本书里已经不止是点缀,也不止是主线,而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宗教、是人生的终极追求。标志性的宣言就是那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神雕侠侣》有很多毛病和缺陷,但是这个尝试是了不起的。爱情在金庸小说里的浓度也由此达到了峰值。

使用道具 举报

1102
发表于 2016-4-27 10:05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金庸尝试写了各种各样的情痴主人公。在爱情这门宗教里,信徒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等到段誉同学出现,中国武侠小说史上出现了在爱情面前姿态最低的主人公。别人在爱情的圣殿下最多是拜倒,段誉则是干脆仆倒。人家让他“叩首千遍,供我驱策”,他甘之如饴,咚咚磕头。

在心仪的女神面前,他可以不要尊严、不要面子,别人打了他爹,姑娘拍手叫好:“好一招夜叉探海”,换了郭靖是不能忍的,段誉也不大有所谓。

从《射雕》到《天龙》,在这一阶段的金庸小说里,爱情是美好的,是不能亵渎和嘲笑的,是可以当成人生目标的。爱情的成功往往就是人生的成功,英雄美女们可以放弃一切去追求爱情,我们觉得顺理成章,金庸也写得顺理成章。

金庸还逐渐完成了自己的爱情百科全书。单恋、虐恋、畸恋、忠贞、背叛、不伦……人间爱情的各种范式、各种滋味,他几乎都写了一个遍。

当我们还沉浸在他“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世界里,不能自拔的时候,金庸却玩了一出“曲终人不见”,退出了爱情的阵地。他悄然开始了另一次转变。

或许是他觉得,爱情这东西在自己的小说里横冲直闯得太久了。他决定管束一下它,不让它横行无忌,好腾出空间来给一些别的东西,为小说赋予一些新的意义。

使用道具 举报

1103
发表于 2016-4-27 10:05 |只看该作者

在倒数第二部书《笑傲江湖》里,爱情遇到了一个难以战胜的敌人——自由。

要爱情,就必须加入魔教;要自由,就必须牺牲爱情。面对这道选择题,令狐冲选择了后者。

“她(任盈盈)如真要我加盟日月神教,我原非顺她之意不可……可是要我学这些人的样(奴颜谄媚,丧失自由),岂不是枉自为人?”

爱情在金庸小说里的浓度降低,不仅仅体现在侠客的人生选择上,也体现在小说的主题和主线上。《笑傲江湖》里的爱情故事,诚然很重要、很精彩,但小说的主题却不是爱情,而是自由;小说的主线不是令狐冲争爱情,而是争自由。

这样的转变,金庸还嫌不过瘾,到了最后一部书《鹿鼎记》,他干脆来了一个大反转:爱情被请出了局。

韦小宝有七个老婆,谁对韦小宝算是爱情?似乎一个都不靠谱。双儿貌似像一点,但她对韦小宝主要是忠诚,还谈不上爱情;小郡主和曾柔大概像一点,可也难说得很。

韦小宝在乎姑娘爱他吗?也不在乎。他从不重视心灵上的占有,只要把人家娶到了就开心满足了。他的心上人翻脸要谋害他,他也不难过,只是怒骂几句:“辣块妈妈,小娘皮要谋杀亲夫”。

使用道具 举报

1104
发表于 2016-4-27 10:06 |只看该作者

在《鹿鼎记》里,爱情可有可无、稀薄得很,非要抠出来上秤,占比可能不到全书的5%。

甚至于在这本书里,爱情还变成了被解构、被嘲笑的东西。在《鹿鼎记》的江湖上,不信爱情的人是轻盈的、如鱼得水的,追求爱情的人是沉重的、步履维艰的。谁要是一门心思追求爱情,谁就铁定吃瘪。

全书中爱得最痴的一个人,叫做“美刀王”胡逸之,因为爱上了陈圆圆,甘愿跑到人家里去做低等下人9527,一做就是多年。读者觉得他很痴,可金庸却把他解构了,安排一帮英雄好汉来笑话他。
没有了痴,只剩下痴汉;没有了情,只剩下癔症。这是“情圣”金庸最后留给我们的世界。

对于很多憧憬完美爱情的人来说,《鹿鼎记》会让他们失望,但也许它更像我们的真实世界。比如阿珂一开始喜欢郑克爽,后来无奈跟了韦小宝,最后也觉得自己的选择挺不错。这不叫势利,它就是生活。

金庸最后所写的,正是生活的本来面目——爱情往往不是孤立抽象存在的,它经常伴随着许多比较、权衡、来回的拉锯、琐碎的细节;爱情在生活中的占比也不可能太高的,不会像《神雕》那样超过80%,没那么多你跳我也跳的生死绝恋,每天更多发生的都是韦小宝和阿珂的故事。

总之,金庸创造了一个爱情的宗教,又亲手破灭了它。他的十五部作品连在一起,划出了一个圆拱形的“爱情浓度抛物线”,中间极盛,两头很低,始于点缀,终于虚无。

一个作家,树立丰碑不易,亲手推倒自己树的丰碑更难。从杨过的“情为何物,生死相许”,到韦小宝的“辣块妈妈,谋杀亲夫”,爱情变得平淡了,作家更加伟大了。平淡难写,所以我们更敬佩金庸;真爱难寻,所以我们也更向往爱情。

使用道具 举报

1105
发表于 2016-5-3 15:17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在武侠小说里,有一种高贵的人格,叫做“嫉恶如仇”。

这个词的意思很好懂:壮士路见不平,抽刀杀人,流血五步。比如《三侠五义》里锦毛鼠白玉堂杀太监郭安,彻地鼠韩璋追杀花蝴蝶花冲,《飞狐外传》里胡斐追杀恶霸凤天南,等等,都是嫉恶如仇。

然而,同样是在这些武侠小说里,“嫉恶如仇”还有另一种解释:“嫉”有时不是指反对,而是指嫉妒——眼睁睁地看着别人作恶,一想自己却没机会参与干坏事,不禁恨得牙痒痒。


在金庸的《天龙八部》里,就有一个典型的“看到别人做坏事,恨自己却没机会参与”的故事。


使用道具 举报

1106
发表于 2016-5-3 15:18 |只看该作者

在少林寺里,有一个好和尚叫做虚竹。

他闯荡江湖,犯了很多戒律,不但喝了酒、吃了肉,还和“梦姑”幽会。少林寺当然要惩罚虚竹,让他挑粪浇菜。

虚竹的管教干部,是个寺里的老油条和尚,名字叫做缘根。面对“劳改犯”虚竹,缘根和尚展开了一番疾言厉色的审问,先喝问虚竹是不是吃肉了,再喝问是不是喝酒了,虚竹都老实承认。        

接下来,可爱的管教干部缘根发出了第三问:

“ ‘啧啧啧,真正大胆。灌饱了黄汤,那便心猿意马……心中便想女娘们,是不是?你敢不敢认?’说时声色俱厉。”

哪知道虚竹的回答,让自命老油条的缘根也大吃一惊:

“小僧……不但想过,而且犯过淫戒。”

缘根一听这话,是什么反应呢?两个字:大怒。

书上写道,缘根戟指大骂:“你这小和尚忒也大胆,竟敢败坏我少林寺的清誉!”

他怒不可遏,难以淡定,“折下一根树枝,没头没脑的便向虚竹头上抽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107
发表于 2016-5-3 15:19 |只看该作者

缘根究竟在怒什么?真是怒虚竹败坏了少林寺的清誉么?当然不是。  

听说虚竹吃荤、喝酒,他还不致于大怒,因为他自己多半也吃过喝过。可一听虚竹这呆头呆脑的货居然犯过淫戒,而自己过去的最高段位只是“心中想女娘们”,对比之下,实在太可气了。

书上说得直接,缘根“想到虚竹大鱼大肉、烂醉如泥的淫乐,自己空活了四十来岁,从未尝过这种滋味,妒忌之心不禁油然而生,下手更加重了,直打断了三根树枝,这才罢手。”

一句话,他恨的不是虚竹淫乐,而是恨自己没有参与淫乐的机会。

我很喜欢这一段审讯的故事。每次合上书本,愤怒的缘根都会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

偌大的江湖里,有这种“缘根心结”的远远非止一人。

在另一部小说《倚天屠龙记》里,丐帮曾经上演过一场“批斗张无忌大会”,叫花子们在会上轮流发言,慷慨激昂地批判张无忌是大淫贼头、大恶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108
发表于 2016-5-3 15:19 |只看该作者
但你不难看出,自帮主史火龙以下,不少发言者的心态是很微妙的,愤怒的成分少、嫉妒的成分多。

比如有一个乞丐义愤填膺地说,张无忌“人人得而诛之,否则天下良家妇女的清白,不知更将有多少丧在这小淫贼之手。”听见这话,作为帮助的史火龙是什么反应?

是伸出舌头,舐舐嘴唇,笑道:“他妈的,张无忌这小淫贼倒是艳福不浅!’”

说到底,这位不住舐嘴唇的史帮主和缘根和尚一样,愤怒的不是别人为非作歹,而是自己没有为非作歹的机会。

使用道具 举报

1109
发表于 2016-5-3 15:21 |只看该作者

我们身边,未必有多少浑金璞玉的好和尚虚竹,但到处都是愤愤不平的缘根。

他们一边愤恨于别人挖江湖的墙角,另一边又愤恨自己没有抱走两块砖的机会——“这么多人都挖,为什么没有我的份?”

比如说起社会不公、贪污腐败,仿佛人人痛恨,要拉多少多少贪官去枪毙,但有时候,那语气又很像是缘根骂虚竹。

之前看到一个论坛上的帖子,抱怨亲戚不肯帮忙:“……我那亲戚在当地还是蛮有势力的,是很多人巴结的对象。她几个关系户都安排进单位了,我还是照样出来打工。有时心里很堵得慌,要这样的亲戚干P?”

这让我们想起《论衡》中记载的那个著名的“鸡犬升天”的故事:一个人得道成仙了,牲口都跟着升天,它们的吠叫便也成为了天上的纶音。

使用道具 举报

1110
发表于 2016-5-3 15:21 |只看该作者
但如果它们不幸被主人遗落在了地下,恐怕它们的叫嚷声就会变成:“要这样的亲戚干P?”

他们期待中的理想江湖不是一个,而是两个:要么是一个理想中的绝对公平正义的江湖,要么是一个自己能挖到更多墙角的不公的江湖。


某种程度上说,江湖的底色不是由个别犯戒的虚竹、淫贼张无忌构成的,而是由千千万万个缘根、史火龙们构成的。

通过他们,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人人都像缘根一样反对犯戒,但酒肉和尚却层出不穷;为什么人人都像史火龙般痛斥淫贼,采花大盗却除之不尽;为什么人人痛恨不公,然而它却照样不断发生——它就像臭豆腐,吃不到的人人捂鼻厌恶,视如仇雠,吃到口的却往往吧唧着嘴,欲罢不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