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沂蒙往事(大结局)
楼主: 左手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沂蒙往事(大结局) [复制链接]

181
发表于 2025-8-2 19:02 |只看该作者
中午吃饭时候挺老妈讲家史,赶紧记录下来,也不知道插哪一章合适,单独做个小故事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发表于 2025-8-2 19:11 |只看该作者

我还没看过这个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发表于 2025-8-2 19:12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25-8-2 19:02
中午吃饭时候挺老妈讲家史,赶紧记录下来,也不知道插哪一章合适,单独做个小故事吧。



后面还有的话,可以单开一个帖子发……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发表于 2025-8-2 19:19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8-2 19:12
后面还有的话,可以单开一个帖子发……

就写一段,不知插哪个章节里,单独一篇一个故事,就发在末尾,啥时候老妈再讲一段,就再补一段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发表于 2025-8-2 19:27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25-8-2 19:19
就写一段,不知插哪个章节里,单独一篇一个故事,就发在末尾,啥时候老妈再讲一段,就再补一段
...



记性真好,还能找到这个贴子,还能接上。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发表于 2025-8-3 10:49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8-2 19:27
记性真好,还能找到这个贴子,还能接上。

很简单啊!个人空间,点开主题,以前写的都在

使用道具 举报

187
发表于 2025-8-3 10: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好像我们记事起,中日恢复了友好关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又开始剑拔弩张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发表于 2025-8-3 10: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这篇好看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发表于 2025-8-3 11:04 |只看该作者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25-8-3 10:59
好像我们记事起,中日恢复了友好关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又开始剑拔弩张了。

民间情绪都是正负主导的,不管是对哪个国家,读书的人应该清醒,哪能和愚人一般见识?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发表于 2025-8-3 11: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25-8-3 11:04
民间情绪都是正负主导的,不管是对哪个国家,读书的人应该清醒,哪能和愚人一般见识?

懂了,
有些话不能言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发表于 2025-8-3 11:09 |只看该作者

有些地方,老妈也记得不太清,她还反感我去问,怕我在网上写,就趁着她讲故事时候套话,一点点积累,这篇百分之九十九还算正确,还得继续抠。
那一年回山东的时候,和二舅也谈过,他的山东话太标准,很多听不懂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发表于 2025-8-3 11:12 |只看该作者

老一辈的故事特别曲折,许多情节都是想不到的,可惜我不是大家,只能写这干吧的小记叙文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发表于 2025-8-3 11:1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25-8-3 11:09
有些地方,老妈也记得不太清,她还反感我去问,怕我在网上写,就趁着她讲故事时候套话,一点点积累,这篇 ...

闯关东只是好多年前看过电视剧
估计那时候年纪轻,还真不了解其意。

你这写出来感觉特新鲜好奇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发表于 2025-8-3 11:1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25-8-3 11:12
老一辈的故事特别曲折,许多情节都是想不到的,可惜我不是大家,只能写这干吧的小记叙文


现在基本上热衷的都是些家长里短邻里故事,倒是那些文邹邹的抒情文看得索然无味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发表于 2025-8-3 17:23 |只看该作者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25-8-3 11:14
现在基本上热衷的都是些家长里短邻里故事,倒是那些文邹邹的抒情文看得索然无味了。

现在真正的正能量很少,满天都是高衙内,高太尉,还不让批判,还删帖,只能从真正的故事里找乐趣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发表于 2025-8-3 17:26 |只看该作者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25-8-3 11:13
闯关东只是好多年前看过电视剧
估计那时候年纪轻,还真不了解其意。

影视里都美化和丑化过了,真实的苦难才最接地气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发表于 2025-8-3 17: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左手刀 于 2025-8-4 15:41 编辑

        这一日,一行人走到桓仁县沙尖子,下午四点钟,杨家侄子忽然觉着肚痛不止,众人以为着凉所致,急忙弄些开水喝下,疼痛仍不减轻,有好心的主家让出热炕头说烙烙肚子,兴许放几个屁通通气也就好了,有的人好心端来一碗糖水,有的说是不是冲撞了什么?赶紧拿鸡蛋,清水,镜子请仙,看看得罪了哪路邪神?可惜万般用尽,疼得只是哼哼,连打滚都没了力气,天太晚离镇上又远,只等天明寻那大夫来看。天明时,杨家侄子只是出气多进气少,杨秀才怕影响人家气运,赶紧把人抬出正屋,找一偏厦躺着,杨家侄子只看着妻子和俩孩子说不出话只默默流泪,侄媳和俩孩子趴在杨家侄子身上痛哭流泪,这情景看哭了很多村民。

       八点钟,杨家侄子咽下最后一口气,有好心人拿了一领新芦席裹上,又帮着找了一朝阳的偏坡,挖了坑下了葬。

        对侄媳妇来说,这是晴天霹雳,来的时候还是一家团圆,夫妻恩爱,还没走到地方,人就扔在这地方,剩她一个妇道人家到底应该怎么办?回又回不去,跟着走?侄子都没了,叔叔一家还能像以前一样帮着呵护么?两个这么大的孩子人家怎么帮着拉扯?于是越想越伤心,哭的个天昏地暗,杨家人急忙劝说,侄媳妇啊!别伤心,你要是愿意跟我们继续走,这俩孩子我们帮你带,现在也快到地方了,翻过浑江,我们就到宽甸地界,再走个七八十里也就到了。侄媳妇越发伤心,走了十万八千里,最后这百里都不到,丈夫都没坚持到,这个短命鬼。

        杨秀才按照书信的地址,找到了殷家好友,介绍完自己一大家子,又介绍了侄媳妇一家的遭遇,殷家好友好阵唏嘘,也帮着安排了住处。

       帮衬这十顿八顿还行,十天半月也行,有志气的人怎么能总让人家帮衬,人家就不说什么,自己的脸也挂不住,侄媳妇求殷家叔叔给找些活来做,看孤儿寡母太可怜,殷家叔叔去求当地的富户-甄大棉裤,人家说家里的几头牛要放,这差事就落到前窝八岁孩子头上,但不是有什么坏心眼子,自己五岁的孩子还太小。几头牛不够放,又揽了附近家的几头牛,这总算有了来钱的道,自己白天也出去找些坡地来刨,种些苞米蔬菜,中午晚上提前回家做好了饭,等大儿子回来。

        小儿子年纪小,咧咧的说饿,总要揭那锅盖,当娘的也心疼,可没办法,只能轻声细语的哄着,二宝啊!咱先不吃,等你哥哥回来一起吃嗷,咱现在吃的这些都是你哥放牛挣来的,再等一会儿,你哥回来热热乎乎大家一起吃,大儿子回来时,这孩子娘总赶紧给换上干爽的衣服,给大儿子洗完了脸,让儿子先上桌,让儿子先吃,怕两个儿子吃不够时,自己总是少吃。

        杨秀才这一路也是借了不少侄子的光,出门在外男人少了容易受欺负,尤其是侄子身体健壮,比他这耍笔杆子的秀才威风的多。杨秀才娶妻生了四个女儿,再往后就一直没生,虽然受孔夫子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熏陶,却也再没纳妾,想当初杨秀才也是一方富户,想纳个妾很简单的事,后来想开了,没儿子也不用操那份心,出那么多力,养好自己的牡丹,种好自己的竹子,教好自己的学生也是不错。闯关东时,大妮子,二妮子已经出嫁,就随她夫家去吧,只把十四岁的三妮子桂兰和小妮子带了过来,桂兰十六的时候,杨秀才和殷家兄弟觉着对方的孩子都不错,算是看着长大的,又知根知底,老哥俩觉着更进一步做个儿女亲家更好,遂找了媒人,约定了日子成了亲。

       婚后第二年生了个妮子,隔了一年又生了个儿子,这是人丁兴旺的开始,如果生活一直这么平稳的生活下去,杨秀才也想在这再生活几年。这时就传来谣言,说小日本要和中国干仗了,说得多了,杨秀才心里没了滴,这许多年读书写字,杨秀才对这社会已经看了个透,战争起来,刀兵不长眼,说不定就挨到了自己头上,尤其是和外国人打仗,中国人之间还讲究个意气,看在孔夫子头上或许还有个活路,洋鬼子不信这个,现在趁着东洋兵没打过来赶紧回老家,走晚了尸身都扔在了外面。和亲家沟通这事,亲家觉着这里发展着还好,暂时想再观望一下,毕竟在哪里不是吃饭?

       杨秀才见劝不动人家就准备自家先走,三女儿成了人家媳妇,就和人家共患难吧,命好在哪里都能生活,侄媳妇听说叔叔要回山东,也领了两个孩子过来,说叔叔婶婶千万把我们也带回去吧,我一个妇道人家孤儿寡母在这太不方便,回家起码有亲戚帮着照顾俩孩子,真要打起仗来,我哭都找不到地方去。

       寡妇去辞了工,打点好行装准备逃离这生活了几年的地方,这时期许多闯关东的人觉着世事不稳,离开了这经营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生活的地方。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这偏僻的山沟里也听到了远处那隆隆的炮声,天上的飞机也呼啸着划过天际,直到彻底听不见声音,那紧张的心底仍抽抽着落不实处。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发表于 2025-8-3 17:57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25-8-3 17:23
现在真正的正能量很少,满天都是高衙内,高太尉,还不让批判,还删帖,只能从真正的故事里找乐趣了{:1_20 ...

笑得我不要不要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发表于 2025-8-3 17:59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25-8-3 17:26
这一日,一行人走到桓仁县沙尖子,下午四点钟,杨家侄子忽然觉着肚痛不止,众人以为着凉所致,急忙弄些开水 ...

感觉我总是松松散散在读你的字,唉,自我检讨一下状态。。。。等我哪天集中注意力,再慢慢翻阅一遍。。。。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发表于 2025-8-3 18:07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8-3 17:57
笑得我不要不要的。。。

那么多大学问家这点事都看不穿,还论啊!辩啊!总找理由解释时,这国家已经糟透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发表于 2025-8-3 18:12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8-3 17:59
感觉我总是松松散散在读你的字,唉,自我检讨一下状态。。。。等我哪天集中注意力,再慢慢翻阅一遍。。。 ...

这篇还是在豆豆老师的鞭策下写成的,知道中篇至少六万字以上。
以前看飞狐外传,又看雪山飞狐,我这也属于个外传吧
老妈总不让采访,高兴时给讲一段,就又成了这两段。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发表于 2025-8-3 18:14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8-3 17:59
感觉我总是松松散散在读你的字,唉,自我检讨一下状态。。。。等我哪天集中注意力,再慢慢翻阅一遍。。。 ...

好好修养吧,保养好发个照片上来,让我们好好看看,老师月半没?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发表于 2025-8-6 14:45 |只看该作者
        寡妇到家时,抚摸着门上的锁头伤感再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站到家乡的土地,还能住回到以前的老房子,锁头已经锈迹斑斑,拧了好几下才打开房门,屋子里几乎没怎么变化,灰尘满满,看来亲戚们也并不总过来打理,两个孩子却有些生分,东北黑土地生活的五六年,早已经习惯了火炕大锅的热情,对家乡原来那些温暖的记忆如今只是剩下了陌生,眼前的这破败有些脱离了对家的认知。寡妇重新又找了亲族,亲族们便问寡妇将来有什么打算,其实,看寡妇的装束,亲族们大致也猜到了。本地规矩,女孩一个装束,刚结婚一个装束,妇女一个装束,老妈妈时一个装束,从梳着的头型就能看得出来,寡妇穿着朴素,家织土布,头发挽在一起别在后边,针钗横插,完全是一个小老太太形象,亲族归还了土地,又帮忙垒好院子,修葺了房子。这是重视宗族的地方,祖宗保佑,宗族才强大,眼见得两个好后生,又见过世面,日后说不定有着很大的出息,起码杨家人丁兴旺,外姓人是不敢随便欺负。

       大儿子如今十三四的年纪,在东北的这几年,吃的饱,睡得足,关键是得到了后娘的疼爱,身体粗壮孔武,家境好的这年纪已经订了亲事,大儿子并不着急这些,只说自己是老大,先要负起养家的责任,弟弟还小,过几年再说,又过几年大儿子还是放不下对东北黑土地的诱惑,觉着那里的大山才是自己发展的地方,经人介绍到辽宁彰武伐树挣钱,挣得钱多数又都打给了寡妇娘,让娘攒着给弟弟娶媳妇,过了几年有当地的人家觉着这孩子踏实肯干,懂感恩孝顺母亲,这仁义的孩子难得,遂把女儿嫁给了他,这孩子还是年年往家寄钱。

       弟弟戏称母亲偏心,对哥哥比对他这个亲生的都好,这老妈妈开始数落儿子,要不是你哥哥给人放牛供咱娘俩吃饭,咱俩早饿死了,这些年你吃的穿的你少用你哥哥钱了?给你花钱娶媳妇靠我能攒几个钱?不都是你哥哥年年往家邮钱?做人得讲良心,你哥哥是不是比你做的强?

       杨秀才回了家,过着还是和以前一样的生活,家里一块不小的地,并不愁吃喝,还是养花,品茶,读书,闲情雅致的梳理着人生。三女儿留在了东北,四妮子跟着回到了山东,这女儿一直是杨秀才的骄傲,前三个姑娘都随她们的娘,长得有些矮小,只会干活,没半点文采,只这四姑娘长得随他,个子高挑出众,读书又好。教私塾时,他拿着戒尺又打手板又抽屁股,那许多顽童还狗屁不是,若不是为了有点学费能帮着养家,早撵回家了,只这四妮子也不看她如何用功,字写的好,书背的快,写的文理又通顺,这要是个男孩再前朝肯定能挠腾个秀才举人当当,肯定比他这个假秀才强,所以自小便特别宠爱这四妮子。

       四妮子也是恃宠而骄,大妮子出嫁时,家里陪送嫁妆做新衣服,四妮子说我也得要一套,杨秀才家境不是十分的差,又十分受宠,那就来一套;二妮子出嫁,她又要了一套;三妮子出嫁时,循了旧制也给做了一套,如今到了年纪,自然更得多陪送。

       杨秀才这个亲家姓栗,也算是比较大的庄户,家境殷实,这样妮子嫁过去才不受屈,那后生看着也怪好的,人长得排场,干活也行,也读过私塾,估计跟妮子也能说到一起,那名字起得都好,栗春申,春申君春秋四公子之一,这肯定差不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发表于 2025-8-6 16:19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25-8-2 19:00
村里有的人家已经断粮好几天了,小孩子的叫声都没了劲头,家境好的这时早就收拾了些东西,投亲挂 ...



现在山东经济发展了,很多当年闯关东的人都回流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发表于 2025-8-7 10:22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中篇小说我真没读过,书里的生活也并不是很熟悉。可还是很感动,还是真实吧,真实得让人不寒而栗。农村生活的艰辛是自己不曾经历过的,还有里面的人情冷暖,好字!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