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前高悬的领袖画像从49年起就由专门的工作人员绘制,从最早的辛莽到张振仕到王国栋再到葛晓光,他们平时也没其他事,全部精力都投入在这项巨大的工作中。
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高6米,宽4.6米,整个鼻子从头到尾几乎是一个人的身高。绘制工作者为了使拼接的画布达到更好效果,他们联系有关工厂制作了优质的亚麻布。当然问题还在其他。
早期他们以毛主席戴八角帽的照片为摹本,把主席的衣领画为敞口式样。但聂荣臻同志看后指出,主席的衣领敞口式样不妥,因为开国大典,要严肃一点儿,于是他们赶紧修正。挂出之后,一些群众提出了意见:“毛主席有一只耳朵不好看,而且眼睛向上,好似“目无群众”。辛莽等几位专家听到这些意见后,又选择了主席一张基本正面、双眼平视前方的照片。但具体落实到油画制作上,技术性的东西还不止这些。
领袖抬头纹多了些,画像应该适当地略去一些,领袖眉宇间隐隐有一种杀气,他们用画笔挥扫几下,让主席眉头舒展起来,眼睑做些修饰,立马显得慈眉善目起来。领袖面颊有些暗斑,这在画像中肯定不能表现。过去有小儿不懂人事,对街上领袖画像毕恭毕敬喊老奶奶,真是的,这需要在领袖唇边扫出一些胡须,方显得领袖能娶三妻四妾的阳刚之气。领袖嘴角下垂过多,天子之怒让小民胆寒,绘制者赶紧稍作修饰,嘴角上翘,立马领袖面带微笑堪比蒙娜丽莎,一看就是仁义之君。
好了,画像画好了,小民见了无不喝彩:真象!呵呵,但问题是——谁像谁啊?这个象那个还是那个象这个?你们看到的画像与其本人有多大差距,纯洁的圣女们,你们了解吗?就像当你们诵读雄文五卷,高呼“毛主席的著作,一天不读问题多,两天不读走下坡,三天不读没法活。”的时候,你知道这哪跟哪吗?指责别人“要批评一个人就应该通读他全部著作”,嗬!这说来轻巧,可你是否知道你们捧读的都只是洁本,所谓洁本,就像经过精心修饰过的画像一样。
当捧读毛选读到“不须放屁”就暗地脸红的纯洁的圣女,我看如果你真正读到原汁原味的原著,仿佛领袖揭去原本宝相庄严的人皮面具,笑意蔼然下忽然露出獠牙的时候,你们只有花容失色,匍匐于地,瑟瑟发抖的份儿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