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十年灵风 于 2012-4-1 22:39 编辑
艺术家都是眼光向前的,观众也好粉丝也好,他们对自己画作的意见仅作一点参考,当画家对自己的风格进行大刀阔斧变革的时候,无须在意粉丝心中的感受。毕竟人都在变化之中,画家对自然美的感受领悟也在变化更新,变化才是艺术探索的常态。那个戴望舒,人们非常欣赏他的《雨巷》,结果后来他《望舒草》出版,这首诗他并没有收录,直接将之淘汰出局了。
说实话,当我拿起《沈行工画册》翻到第一页时,这幅画让我眼睛一亮,很快我就下定决心,当时就买下了这本价格不菲的画册。
如此明媚、阳光、清新的画面,简直如诗如画。
沈行工,1943年生,198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系,后任教,曾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他早期的油画是反映江南民间风情的。如下:
早期他的画作中人物描绘是很见功力的,然而渐渐地,人物在他画布上消失了,与人物一同消失的还有明媚的阳光,他的画面开始变得烟雨迷蒙起来,刻意表现江南乡村的特点,画面更注重色调,往往以同类色构成画面,一个极普通的村落景色,在他的画中总显得协调而统一、淡雅而秀逸。
此时沈行工的画面较过去风格有很大的不同,人们称他的作品为意象油画,他的风格形成或许较多受到法国画派的影响,但在我看来总隐隐觉得他笔下似乎缠绕着列维坦的幽灵!
201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