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是儿子的初中班主任,遇到G是儿子的幸运,而G遇到我这样的家长,起码算是有点麻烦。
从儿子上小学,到普通初中,到区头部高中,我依旧觉得G是最好的班主任。G是个30岁出头的女老师,长得还挺漂亮,说话比较温柔和气,人特别聪明,据说G在上学时也始终是班级第一的水平。G是英语老师,课讲的非常好,儿子初中是普通校,班里不少孩子始终就不想考高中,学习自然没那么努力。但是中考后他们拿着英语90多分的成绩炫耀着去职高,我不知道老师和家长看了是该哭还是该笑。就儿子而言,小学入学时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六年小学的英语学习,有能力教又负责的老师总教学时间也就不到三年,另外三年多的英语学习基本就是混。可即便是这样的基础,儿子的中考英语成绩照样是满分。
除了本职教学好,G的责任心也特别强。每次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因为不让公布成绩,G会和班里的所有家长通话,和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G和每位家长的沟通时间有长有短,但总时长基本会超过25小时。估计不会每位家长的沟通都能让G开心,比如和我,对话如下:
G:“**爸爸,您好。我是G老师。您孩子这次的成绩是***分,是第八名。”
我:“您好,G老师。请问是班级第八还是年级第八?”
G:“是年级第八。”
我:“啊,就这个成绩还能得年级第八?”
G:“......。”
因为是普通校,对一些老师教学不满意的家长大有人在,所以有些孩子即便是成绩不错,也会招致家长非议。G在很多时候就是起到了传声受气筒的作用。比如很多家长,对物理老师表达过不满意,起码一多半压力在G身上;再比如我,对数学老师不满意,数学老师对我更不满意,人家认为自己教的数学班级考试平均分年级第一,你孩子每回考试都是95+,你这是找茬。我认为初一初二的数学理应95+,如果你好好教,应该考满分才对。类似的情况很多,G想解决,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教学方面,在教育方面G和我也有分歧,比如我和G的初一时的一次通话:
G:“**爸爸。我觉得**和同学们不太合群,喜欢独来独往,管控纪律过于强硬。不爱和同学们交流。孩子不能只是学习,应该全面提升素质。您看这是不是因为平时干涉孩子太多。”
我:“G老师,我很感谢您的关心。不过我觉得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儿子确实不愿意和班里的男生交往,有他性格内向的原因,更多的原因是没有共同话题。我承认您所讲的,孩子应该全面提升素质。但是素质教育不该是老师或者学校的工作,而是家长的工作。我认为学校不可能改变任何孩子的根本素质,最多也就是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因为素质培养的根基都是来自于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的素质。对于干涉与放手,我认为放手是对的,但是需要一个逐步放手的过程。并且因为孩子性格不同,资质有异,放手的时间快慢也不一样。对于这一点我感谢您的提醒,但是急不来。”
G:“素质教育是教学的一部分,怎么可能是没有意义呢?”
我:“我不是说没有意义,而是说意义不大。对于教学,我肯定远不如您,但是对于人性的研究与影响,我毕竟还是比您年长一些。”
G:“......。好吧,您有您的教育认知,我也有我教学8年的经验总结......”
儿子是让G喜欢的学生,可是我确实没做到让G喜欢的家长。
不过G是个理性的让人吃惊的女老师。初二时有一次又是因为期末成绩我们沟通,G直言不讳的和我说:“你的教育理念是对的,**表现很好,并且会越来越好。”只是有的时候,G也会揶揄我一下,比如有一次我要查儿子小中考成绩,但已经把准考证扔了,向G求助,G和我说:“很多事情您也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了,孩子不能只是学习好是不是?”“是是是......。”我会表现出很恭顺的认错态度。
因为G自身上学时就是学霸,所以对于学习的管理并不是那么严格 ,这一点,校领导是不太满意的。在普通校,校领导就希望班主任:要多横有多横,作业要多多就留多多,对学生能多严就多严......。年级有两个实验班,四班和六班,四班的班主任就是这样,G是六班的班主任,班级总被领导批评纪律散漫。在这一点上,G是有些冤枉的。因为G总是希望用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和学生们沟通,比如她劝学生们不要太晚睡觉,因为有人会熬夜到晚上两三点。她自己特意试着撑着凌晨3点睡觉,想看看是什么感觉,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第二天未必有多困,但是脑子是混沌的,记忆力认知力会严重下降。对于这一点较真我是很佩服G的。
G相对宽松的教学好不好呢?我们需要实事求是的讲,她和校领导的认知都有对与不对的地方。当班级中的害群之马存在的时候,G的宽松教学是无法发挥出优势的。因为那些孩子会带着其他学生,尤其是男生,迷恋网游,上课浮躁,这样就导致整体成绩下降。可是当害群之马后来转学了,并且伴随我儿子所带动的学风兴起,班级学习风气的强势反弹也是让老师,甚至校领导为之震惊的。到了初三分班的时候,年级6个班级分了五级班:A1,A2,A3,A4,A5。其中A5基本是不上高中的学生。
其中A1班是学霸班,总共25人,G的班级的学生竟然有8个人入选了A1班!班主任是G,依旧采取宽松式教学。对此,校领导是有些不放心的,他们倒不是思想守旧,就是不太敢这样赌。作为普通校,不去搞高压学习,走纯靠内驱的路子怎么行?为此校长特意找了一个教学主任来给A1班做思想动员,灌勤奋努力的鸡汤。结果话没说完,儿子就开始发言:“*主任,我觉得今天能坐在这里听您讲话的学生,应该都不缺乏主动学习的意志品质。初三时间宝贵,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当前珍贵的时间用来研究一些如何切实提高成绩的东西......。”好吧,主任没想到A1班的学生比老师更敢说。于是儿子说,主任做笔记。后来主任把儿子说的东西告诉了校长,校长又特意和儿子沟通,深表赞成。对此,校长特意实施了儿子提出的“小先生”活动。让学校各科目学习的学生中的佼佼者当二老师,为想学好又有学习困难的同学传道受益解惑。
然而,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G所倡导的这种宽松教学,有些学生,尤其是四班的学霸,成绩足以留在A1班,但是却主动要求退出A1班,去A2班找他们以前的班主任。在这些学霸看来,不严格要求怎么行?不海量留作业怎么行?不高压学习怎么行?不这样根本晚上睡不好觉!
那最终的中考结果怎么样呢?2023年北京中考的难度,明显要超过2024年很多,这是校领导非常担忧的。作为普通校,如果考题简单,学生拼的是努力和熟练度,这样差距不大。而考题难,学生拼的是天赋和老师。所以考题难,普通校会非常吃亏。校长每年都和家长宣传自己学校多优秀,而考试难了很容易被结果打脸。
结果如何呢?也要从四个角度分析:
第一、顶级学霸都出自A1班,年级有4个考分上640的学生(满分660),成绩分别是647、644、643和640。其中始终是G教出来的学生是儿子:644分。
第二、那些高压强化学习的学霸,成绩多在635+,一共有四五个的样子。
第三、只是G从初一带到初三的班级,分数在630以上的学生六七个,其中2人635+,1人640+。630分以上就可以考取区六小强高中。这是什么概念呢?到最后中考时G所带的6班一共才26人。这个没有分班的比例放在重点初中,也不算太差了,放在普通初中,成绩已经是相当恐怖了,绝不是其他班级可以比的。这个区的六小强,其中最差的在北京高中里面也能排进前30名。
第四、也有一些学生是不适合于这种教育的。比如G的班里有3个女生,她们学习很努力,成绩也算上乘,就像那些主动退出A1班的学生一样。她们可能更适合那种高压强化学习,而不是这种释放内驱力的自由式学习。在高压强化学习之下,她们的成绩可能会更好好一些,起码可能是吧。自由式学习让她们心里不踏实。实际上学习和练武一样,讲究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人做不到内三合,成绩就会打折扣。因此,不是一种方法会适用所有的人。
然而不管怎么说,G的教学成绩摆在这里,学校这次中考的成绩足够校长给后来的家长各种宣传了。儿子离开了这个学校,去了区头部高中。G并没有被安排再去带初一的新生,而是直接接手了第二届初三,我想即便是外行也能想象初三班主任有多累吧。校领导这样安排,明显是认可了G的激发学生内驱力的教学,同时也看到了G对于一些心思不在学习上的学生的管理弱项。
这样的安排无疑是效益最大化的,可惜,不久G就累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