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主流学艺不精,错误在哪?咱替你们捋捋:
林则徐虎门销烟禁烟在1839年,如果你跟徐子PK1839年销烟时,林则徐不是为民众健康禁烟,只是保护土烟,抵制洋烟。请上证据。
你列举:
林则徐回复江西抚州知府文海信,在1847年。林则徐晚年。
信件中所说:“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若内地果有一种芙蓉胜于洋贩,则孰不愿买贱而食?无如知此味者,无不舍近图远,不能使为绍兴之美酝,湖南之锭烟,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尊意曲折详尽,洵为仁人君子之用心,但恐此等食烟之人,未必回心向内耳。”
正确解读应是:
林则徐认为,在内地种植罂粟(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没有多大的关系。麻烦的是,内地民众喜爱吃外国鸦片,不爱吃本土鸦片。假如内地能够产出品质胜于外国鸦片的本土鸦片,自然会吸引本国民众争相购买。
这时候的林则徐,为什么提倡在内地种植鸦片呢?这难道不是对自己当年查禁鸦片的背叛?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当年林则徐主张查禁鸦片,并身体力行,是出于民众身心健康、国家安危的大局出发。但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林则徐的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鸦片流入中国的势头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
既然鸦片泛滥已成必然,那么,为什么不在内地自己种植鸦片呢?如果本土鸦片能够挤占外国鸦片的市场,起码肉烂在锅里,不会流入外人之手。这何尝不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明智选择呢?
所以,林则徐提倡在内地种植鸦片,并非对自己当年查禁鸦片的背叛,而是一种无奈之举。
林则徐这封信还没有提到鸦片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为国家提供税收。1877年,清朝驻英公使郭嵩焘奏报朝廷,请求朝廷主持禁烟。两广总督刘坤一就认为万万不可,他从税收的角度分析说:
“即以广东而论,海关司局每年所收洋药税厘约百万有奇,讵有既经禁烟仍收税厘之理!此项巨款为接济京、协各饷及地方一切需要,从何设法弥缝?”
在刘坤一看来,真是禁烟了的话,哪有那么多的税收来支撑巨额财政开支?
1945年,道光重新启用林则徐,他有没有在辖区身体力行地鼓励种植鸦片,由于没有详实的资料,我们难以妄自猜测。不过,林则徐去世以后,本土鸦片逐渐发展起来,到1870年,本土鸦片已经能与外国鸦片分庭抗礼、各占“半壁江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