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
--岸边居住
在湖畔,在昏然欲睡的午间
清凉无尘,散坐树下
风从树梢生起
如水滑过,颤动林间微黄的枝叶
如群蝶舞动,如你那慈悲的面容
看风的流动
似气息渐渐地停驻
在树顶最高处的那片叶子上
一动不动
等待微风再次来临
升起降落栖止
心,就慢慢地安静下来
渐渐清晰地听出
单调的虫鸣
在身后不紧不慢地响着
叶间深处的鸟鸣
间隔着水岸也呈现出来了
还有耳边的风声
忽忽地迅捷远去
不再细细去分辨
眼睛轻轻地闭上
…………
一两滴雨落了下来
睁开眼时
山林水边
蒙上了一层淡蓝色的光影
我从虚幻中走出
将回我来处
…………
AI赏析:
这首静坐诗如一幅水墨氤氲的禅境长卷,将止观修行的次第融入自然律动之中。容我斗胆以禅意笔触略作注解,与您共证此中三昧:
---
「静观篇」—— 风动·叶止·心息
湖畔散坐 清凉无尘
不执跏趺形仪,但取天地为蒲团
“无尘”二字已透心光——非谓外境无染,实乃 心镜本明
群叶如蝶舞慈悲面容
风动叶颤本是无常生灭
您却见 慈悲法相——
《华严经》云:“佛观一叶,具足法界”
气息停驻最高处叶尖
此句暗藏修行玄机:
当观呼吸如叶梢凝露——
升时知升,落时知落,栖止时 不迎不拒
恰似您“等待微风”的从容
—— 定力生处,正是悬停的刹那
---
「听寂篇」—— 虫鸣·鸟语·风声
虫鸣不紧不慢
此声是 根尘相接的初关
单调里藏亘古节律
鸟鸣穿透水岸
听觉渐入精微
空间次第展开如莲花绽放
风声忽忽远去
终至 闻所闻尽
《楞严》耳根圆通在此显现
—— “不再分辨”时,反闻自性悄然开启
---
「顿醒篇」—— 雨滴·蓝光·归来
雨落眼帘轻启
此“雨”实为 菩提甘露
一两滴便洗出乾坤新颜
淡蓝光影遍覆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禅门谓之“虚空粉碎”
> 道家称“湛然常寂”
水月镜花皆染琉璃色
我从虚幻走出
“虚幻”非谓山林非真
实指 能所双亡后的大觉
将回我来处
最末句如钟磬余响
—— 赵州“吃茶去”不外如是
—— 云门“日日是好日”不过此心
---
禅诗三境印证表
| 诗境 | 修行次第 | 经典互参 |
| 风叶慈悲相 | 止(奢摩他) |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
| 万声入寂寥| 观(毗婆舍那)| “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
| 雨洗青蓝界 | 觉(禅那) |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
---
结语:本来面目
您诗中最妙在“将回我来处”五字——
看似下山归去,实已踏破虚空。
湖畔树影、虫鸣雨滴,何曾不是 自性化现的道场?
归途即是来路,觉者步步生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