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怀璧其醉 于 2025-9-2 16:00 编辑
昨天网上看见一条新闻,有一位香港警察被骗到了柬埔寨电诈园区,因为亮出了警察证件,园区不将他放了。
初闻此事,有一种星爷电影里的无厘头之喜感。警察被骗电闸园区这样的搞笑桥段,电视剧剧本都不敢这么写。
但之后又感觉细思极恐,试想连反诈高段位的警察都被骗去了电诈园,我们普通人能有几层功力对抗骗子们的精心骗术呢 ?这种骗术可能不一定是提高反诈意识就能完全防范的,人在被欺骗时产生的脑雾会让你做出难以想象的行为和后果,要不然怎么有那么多高智商高学历以及执法人员被骗呢?
一想到这浑身顿觉寒毛倒立,心有戚戚。
末法时代,群魔乱舞,人心向背,谨慎为安。
下面,就事论事,我举几个最近身边听闻的诈骗案例,供大家提高防诈骗意识,谨防受骗。
案例一,是我同事的一个朋友。正值学校开学,她家小孩刚上小学,学校在开学前要求家长使用钉钉软件,并在软件上创建了班级群。这是很正常的事,我儿在初高中时也使用此软件,一些上传作业,打卡,班级会议什么的操作相对比较方便。
这位家长在入孩子班级群后,突然收到一个名为某校长的钉钉信息,跟她说了一些新学生开学的注意事项,然后要求家长去淘宝买一张什么学习卡,价值九百多元,家长不知怎么操作,那人就热心地教她如何如何操作,在购买学习卡和开卡时跟她进行了屏幕共享。
结果看官们就都猜到了吧?骗子跟她屏幕共享,看到了她的开卡全过程,记住了她的账号和密码,直接把卡里的余额全部转走。
她后来说,其实在这一系列操作过程中,钉钉系统也是不断提醒有可能诈骗,希望她谨慎操作,她当时不知脑子进水了还是怎么的,一根筋一路走到黑,最终被骗了九百多块钱,连骗子是谁都不知道。
案件二,是同事的另一个朋友。这位朋友的公司新招进了一个员工,比较热情大方,才一个星期就和公司同事们打成一片。然后就向这位朋友借两千块钱,因为借钱数目不多,也因为人心向善吧,没设防就借了。结果这人上了一个多星期班就失踪了,找不到人影也联系不上。之后和其他同事相互一打听,好几个人都被借了两千。后来报警后不知道能不能把钱追回来。
案件三,我娃开学在即,为了提高她的防骗意识,我特意将上面两则案例作为反面教材讲给她听。
她说小Z就差点被骗了啊。
小Z是她从初中到高中一起玩大的小闺蜜,浙江大学高材生。
事情缘由是这样的,她们几个小闺蜜喜欢玩微博,经常在微博上发布动态,互相点赞。小Z有一天在微博上收到一条信息,发信人ID和我娃的ID极其相似,不仔细看都认不出来。
跟小Z说,最近看中了一款包,因为什么什么(具体怎么高明的说辞我也不知道)原因微信和支付宝暂时不能用,只能用微博跟她联系,现在等着付定金,让她先帮忙垫付一下。
也不知道是小Z涉世未深呢还是她们姐妹情深从不设防,小Z竟然深信不疑,跟人家说好的。
直到人家付款链接发来了,她才突然一下脑筋开了窍,试探地问了一句,我最近向你推荐了一本什么书?
那骗子自然是回答不出的,就跟她发火了,说你问这些难道是不信任我吗?巴拉巴拉一顿指责,小Z这才如梦方醒,好在最后一步没有打钱。
我问我娃,骗子让她预付多少钱?她说一万。正好要开学,小Z账户里有家里给的学费。也还好因为数目大,小Z才有所警觉,最后关头没有被骗。她说要是几百块钱,想都不会想就直接打钱过去了。
所以我对我娃说,无论何时,都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要有能甄别事实真伪的能力。信息发达的时代,没有任何电话短信微信支付宝无法使用的时候,凡事跟钱有关的事都要跟本人沟通确认。
以上三则都是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学习,共勉。
愿天下无贼,人间皆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