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记忆里,对罗马尼亚电影是有深刻记忆的,至少看过七八部,记忆最深的两部,都算是反映二战对德国的片子。
我个人觉得,当年东欧一些国家这类片子拍摄的都很有水准,让人看了很难忘。当然,得益于译制片厂精彩的配音。
所以,无论是前南,还是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都有很高的拍摄技巧和展示。
我记忆深刻的罗马尼亚老电影两部,第一部是《多瑙河之波》,第二部是《橡树,十万火急》。《多》是黑白片,《橡》是彩色片。《多瑙河之波》拍摄于1960年,(导演:丘莱伊)距今65年了。我曾经在网络上不止一次的回看这部电影。
1940年,法西斯德国统治下的罗马尼亚,游击队和反法西斯抵抗组织不断袭击敌人的码头、车站和桥梁。前线吃紧,统治者却找不到向前方运送军火的船长。此时,抵抗组织却因缺乏武器而苦恼,地下党员托玛(彼得勒斯库 饰)为了从敌人手中搞到大批军火,混入码头囚犯队伍,以期登上运军火的轮船。新婚的船长米哈依(弗拉比耶 饰)是一个疾恶如仇的爱国者,他的妻子安娜(吉欧莱依 饰)美丽善良。托玛被米哈依选中做水手,运送军火去前线。在船上,他们合伙干掉了押送军火的德国兵,排除漂流在多瑙河上恐怖的水雷,把武器运送给游击队。战斗中,米哈依不幸牺牲,临终前握着托玛的手叮嘱道“安娜是个好姑娘,你要好好照顾她......
这部片子如今在豆瓣上依然有7.3的高分,显然是得到大家认可的。
整部影片在逶迤的多瑙河运输船上展开,平实紧凑,引人入胜。朴素的写实视角,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黎明前的黑暗,战争与爱情,因为反法西斯几个年轻人聚在了一起,战争中朦胧的爱情,在多瑙河上对抗德国纳粹——安娜是个好姑娘,船长米哈依和托玛都是勇敢的英雄,一船人水上扑火的一幕很是紧张刺激,多瑙河上密布的水雷阵太惊险,最后米哈依牺牲的镜头是令人感动的(还铺垫了未来托玛与安娜俩人的重逢),他们都是可爱的人,致敬那些为反法西斯而牺牲的战士们。
说实话,六十年代初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导演,演员都属于狠牛的。这片子也真算是能经得住时间,经得住几代人的眼睛。尤其是豆瓣这种以年轻影评人为主流的评判,真的算是高水平的电影了。
1974年上映的彩色故事片《橡树,十万火急》(导演:策奴.科恰),讲述的是罗马尼亚共产党通过党的地下组织派遣罗马尼亚武装部队的一名爱国军官乌德雷亚上尉去设法获取这一秘密计划。乌德雷亚在地下党员托马等人的配合下,排除了种种艰难险阻,终于战胜了他在德国留学时的老同学维尔纳,获得了该计划。武器部队和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爱国卫队在共产党领导下,根据这一情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1944年8月23日武装起义,推翻了安东内斯库傀儡集团,开始了解放祖国的斗争。
这部影片是上译厂配音的,一群很牛的配音演员,乔榛,富润生,刘广宁属于那个时代译制片配音界大咖。充满情感的配音,为电影增色很多。这部片子在豆瓣上也是7.3的高分,看起来,好的东西大家是肯定的。
这两部片子,都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回看,人物很真实,没有刻意的脸谱,没有神话的英雄,这种写实主义的风格,也许是被认可的重要原因吧。
|